Toggle navigation
關於我們
使用介紹
知識專區
食安
農安
環安
種碳三年
小農種碳
SDG 永續標章
全球土壤醫生
公眾參與
訊息
活動訊息
食在當下
食事求實
小農列傳
系統訊息
小農報告
公告
Google翻譯
中文
英文
日文
首頁
種碳三年
小農種碳
種碳三年
小農種碳有了專業土壤檢測站
2024-12-17
|
小農種碳,必須有有代表性的土壤採樣,而且需要精密準確的檢測,才能確保減碳的科學基礎證據。(照片來源/方儉提供)
目前各界在實施減碳、固碳技術,都講求「以科學基礎(science based)」,需要有充分的科學數據為證據,而且重複、可驗證、可溯源的,才會成為有效的方法,為各界採信。
2021年底開始蒐集各種小農可以執行的農業減碳認證方法學,大多數的方法雖然都有現成的公式可以套用,估算出減碳額度,例如:水稻乾濕耕作以減少甲烷(CH4)排放;禾本科與豆科輪作利用根瘤菌降低氧化亞氮(N2O)排放;製作生物炭及使用減少碳排放及固碳;利用稻殼作為烘穀燃料,替代柴油減少二氧化碳等。因為這些技術不是難以監測,就是業主的主觀意願不大,所以無法實施。
「小農種碳」是最後成本最高,且風險最大的方法學,因為我們沒有學術論文可以參考,所以要實際測量,而實際測量則需要到各個田區去採集樣本,送去檢測,成本非常高,但因為台灣農政單位有為農民肥力檢測的便民服務,所以第一、二年的檢測都由小農將土壤寄到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或各地的農改場進行檢測,這倒為參加的小農減少了不少的成本。
風險大是因為小農的耕作受到的變數影響非常多,像今年11月的颱風,就對東部、南部的農地造成很大的影響,水土流失,同時也會減少土壤中的有機碳。今年開始的能登小農種碳,也受到相同的衝擊;不過從長期來看,如果小農採用對環境友善,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生長的耕作方式,長期(10-20年)下來,還是可能會有顯著的改善。
由於今年初「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的現場驗證,顯示每公頃固碳超過預期,而可以形成盈利模式,基於不要圖利他人,再加上這也不是政府農業科研單位的本業,所以農業部告知不再為「小農種碳」進行檢測。
小農種碳不再有便民服務的土壤檢測
然而一般市場上的土壤有機碳檢測的價格不菲,以2023年6月23日農業部農業知識庫的《
農地土壤碳匯管理方法與效益
》一文指出:「目前臺灣的碳交易制度尚在研擬中,推測未來碳價可能在200-2,000 元/MgCO2e 之間;故農地每年每公頃增加的土壤碳匯價值僅40-4,000 元。然而,每件碳盤查的驗證費用高達數十萬元,加上每件5,000 元的土壤碳分析費用,且田間土壤碳量測的不確定性,故除非有足夠規模的專案場域,否則目前土壤增匯效益可能無法負擔驗證與定期查驗費用。
而我們每個檢測點(plot)為1千平方公尺,要有4個100平方公尺的採樣點,每個採樣點需要上層(0-20公分),和下層(20-50公分)兩層土壤樣本,就是8個樣本,如果以每件5,000元計,就是4萬元,如果小農只有10公頃內的土地,在管理良好下,每公頃固碳10噸,也不夠支付1個檢測點土壤檢則費用。
幾經協商,花蓮田祖永續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慈濟大學產學合作,在公共衛生系環境實驗室下設置土壤有機碳檢測工作站,可以為小農的土壤有機碳檢測服務,同時以最低的成本收取費用,以利小農種碳不致無以為繼。慈濟環境實驗室長期以來檢測農作物與蜂蜜農藥殘留,以及其他公衛相關檢測。
未來凡是「小農種碳」的檢測結果,不論是否通過、合格,都會公開其檢測方法、數據,以昭公信。
慈濟大學環境衛生實驗室採用燃燒-線外線光譜儀,作為土壤檢測實驗室,幾經波折,終於在12月安裝設備,並進行一連串的校驗,以確保檢測的一致性和精確度。(照片來源/方儉提供)
由於台灣的土壤有機質(碳)檢測方法《
TARI S201.1B土壤有機質測定方法-燃燒/紅外線測定法
》是由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制定,所以慈濟環境實驗室是以農試所作為「黃金標準」,嚴格依照其實驗室品管和檢測方法進行土壤檢測工作站的設定。
土壤有機碳(SOC)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土壤結構、肥力以及其固碳能力。準確測試和測量SOC對於了解土壤質量、管理農業實踐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至關重要。本文探討了各種土壤有機碳的測試方法,並在精度、成本和有效性方面進行比較。
選擇檢測方法
我們參考國際上現有的幾種土壤有機碳的測試方法
1. 乾燒法
精度:乾燒法,也稱為元素分析法,被認為是測量SOC最精確的技術之一。它通過在高溫下燃燒土壤樣品,將所有有機碳轉化為CO2,然後進行測量。
成本:此方法需要如CHN(碳、氫、氮)分析儀等複雜的實驗設備,使其相對昂貴。初始設備成本高,但設備到位後,單個樣品的成本可以適中。
有效性:乾燒法高度有效和可靠,提供準確和可重複的結果。它廣泛應用於研究和詳細的土壤分析中。
2. 濕氧化法
精度:濕氧化法通過使用化學氧化劑(通常是重鉻酸鉀)氧化土壤樣品中的有機碳,然後量化碳的氧化量。
成本:與乾燒法相比,該方法成本較低,因為它不需要複雜的儀器設備。然而,它涉及使用危險化學品,可能會產生額外的處理和處置成本。
有效性:儘管濕氧化法有效並能產生相對準確的結果,但其精度不及乾燒法。結果可能會受到土壤中易氧化的無機物質的影響。
3. 灼燒法 (LOI)
精度:LOI方法通過測量土壤樣品在特定溫度(通常約550°C)下的重量損失,這一損失歸因於有機物的燃燒。
成本:LOI方法相對便宜。它需要一個能達到高溫的烘箱和一個用於測量重量變化的天平,使其對許多實驗室來說都很容易取得。
有效性:LOI方法的精度低於乾燒法和濕氧化法,因為它也可能導致其他揮發性物質的損失。然而,對於常規土壤測試中的SOC的快速估計,它是有效的。
4. 燃燒-紅外光譜法
精度:紅外光譜技術,包括中紅外(MIR)和近紅外(NIR)光譜法,通過測量土壤有機物加熱燃燒的紅外光吸收,提供SOC含量的信息。
成本:紅外光譜儀器的初始投資可能很高,但單個樣品的成本相對較低。該方法還具有非破壞性和快速的優點。
有效性:紅外光譜法對於高通量分析是有效的,並且提供良好的精度,但需要與參考方法(如乾燒法)進行校準以確保準確性。
5. 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法(LIBS)
精度:LIBS使用雷射在土壤表面創建等離子體,然後分析發射的光來確定碳含量。這種方法提供高度精確性,並具有現場應用的潛力。
成本:LIBS設備昂貴,該技術需要技術專業知識來操作。然而,它可以提供快速和實時的分析,這可能在大規模應用中抵消一些成本。
有效性:LIBS在快速和現場SOC測量方面高度有效,使其適用於精確農業和環境監測。它仍在開發中,旨在進一步應用。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也證明農業試驗所擇「燃燒-紅外線光譜法」兼顧成本與實用性,所以慈濟環境實驗室也採用相同的設備與方法檢測。
這也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檢測成本的分攤,一個檢測點,8個樣品,包括採樣、檢測成本,至少要1萬元,這就影響到農民參與的意願和效益。當然也有小農認為,既然要參加種碳,就要負擔一定的成本,其他的農業認證費用都高於1萬元,也可以防止有些人只想搭便車,沒有減碳的績效,反而是一種資源浪費,而且也降低了其他認真種碳小農分潤的利益(因為除了每噸CO2e10美元的保障收購價外,扣除成本,碳信用所得小農還可以分潤。)
對於2022年至2024年已經簽約的小農,天地和氣依合約必須承擔其檢測費用,但2025年後,這些成本就要由新簽約的小農負擔,每個檢測點8個樣本1萬元,則至少需要10甲以上的土地成功種碳,才有獲利空間。
當然我們也會找公私部門投資支持小農種碳所需的檢測成費,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我們也希望每個參與的小農真實負責的進行減碳工作,而不是來「打醬油」的。
【努力小農》小農種碳有了專業土壤檢測站】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1240
)
|
About Us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是1990年發起地球日,和1992年台灣環保團體參加地球高峰會後決定成立的基金會,推動綠色消費運動。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環安、農安、食安而設立的營利機構,開發「努力小農 App」,並從事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幫助小農取得國際碳權認證,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Other
聯絡我們
下載努力小農APP
會員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Google Translate
網頁由Google自動翻譯內容不準確之處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