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球土壤醫生說明會在屏東大武山文教基金會開始,實況影片:https://youtu.be/ic8ls1LkJP4。
了解我們的土壤
聯合國全球土壤醫生計劃的教材,大致可分成土壤的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自己辛苦耕作的作物產量不好,或是品質欠佳,大多數農民看別人作物長得比自己的好,就會趕緊施肥,下藥,唯恐比輸別人,至少施肥、下藥盡了人事,輸人也不輸陣。但是古有名訓「揠苗助長」,一昧的追求高產量,未必是好事,以每年困擾稻農的「稻熱病」的主要病源不是病菌,而是追求高產量的心態,把稻子種得太密,用過多的肥料,或許短期高產量很誘人,但是長期而言,不只是產量無法維持,甚至把土壤弄壞了,最終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謂「身土不二」,土壤像是我們的身體,要好好保護,才能好好利用,我們要健康,就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中醫的「望聞問切」,也要聽其言、觀其行,才能找到病灶,對症下藥。自然都有自癒的能力,土壤也是,找到其自然的規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我們需要深入了解土壤的情況,要懂得察言觀色,望聞問切。
我們的生命、健康徵象有幾個物理觀察就可以看出來,體溫、心跳、血壓、呼吸頻率,我們可以用簡單的非侵入儀器就可以測量,甚至用身體感觀也可以判斷是否正常;這是最方便的方法,就像我們開車,也會檢查輪胎氣壓、油箱表、水溫表,確保行車安全。
土壤的8項症狀
身為土壤醫生,我們對土壤也可以「察言觀色」,了解土壤的健康情況。全球土壤醫生計劃臚列出8項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土壤情況:
1. 土壤流失:台灣山高水急,地震頻發,再加上時而颱風、暴雨成災,所以土壤流失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整地前,就可以看到是否有水沖刷過的痕跡,附近有河川會濫泛,或是土石流,如果有,則會有土壤流失的可能。當然人為灌溉不當,也會把土壤沖走。解決的方法是利用溝渠導流,或是種植樹木降低水土流失。
台灣西部沿海地區大片因地層下降而無法耕作,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不適農耕,只能轉作其他的用途。
以上是全球土壤醫生的概括內容,還有更細緻的說明和介紹,課程主要的目的是促進農人與農人的對話,大家對自己的土地、土壤、作物、耕作方式、農業機具、資材的經濟相互交流,結合在地的人、在地的智慧,幫助農民解決問題,生產更優質的產品,同時也和國際結合,形成「草根行動,全球思考」,結合全球農民的智慧與經驗,共同為地球永續努力。
全球土壤醫生倡議者、種子教師、土壤醫生、參加農人召集中,歡迎加入,申請文件:https://forms.gle/pZUWQnfB3dJUVAoHA
土壤醫生教材:https://1drv.ms/f/s!ApUqRLxnJNc1h_p_j7wk1UDz_y0VHQ?e=DF0Z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