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二十四節氣--冬至
2020-12-18

《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斗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農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

 

冬至俗稱"冬節",太陽達赤道最南邊,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古代農耕時期,一年辛苦,期待秋收冬藏,穀物糧食積滿倉庫,人們在此時節休養進補恢復生息,準備過年的物品。

 

在臺灣,冬至吃湯圓,俗稱「冬節圓」或「圓仔」,圓仔有分甜鹹、大小之分,象徵圓滿、豐碩,並增添一年歲月,是有取於一家大小團圓過冬的美意。

 

冬令進補有三種說法:一是在立冬後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後;三是三九天。民間早就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冬至是數九的開始,因此認為,在冬至前後進補為最佳。

 

從入冬以來,自淡水、彰化、台南、澎湖、高雄、東港等外海先後均可撈捕烏魚,漁民根據經驗,冬至前,烏魚鰾較大,是好的烏魚子材料,捕捉烏魚、製作的烏魚子,是沿海漁民的重要收入,所以天氣雖冷,卻是大家期盼的冬之喜訊。

 

【諺語】

冬至烏,過年酥:冬至若下雨,則占過年會放晴。

冬至透腳日,做田人拼攏劊直:冬至晴朗,農夫忙於農事。

冬至圓仔呷落加一歲:冬至為古代之過年,故說吃過冬至湯圓即算添一歲。

 

【節氣與種植】

北部:皇帝豆、菜豆、蘿蔔、石刁柏、蕪青

中部:廿日蘿蔔、石刁柏

南部:冬瓜、茄子、路蕎、韭菜、蘿蔔、大蔥

About Us

「努力小農」應用程式由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旗下「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維護、推廣,旨在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