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真實小農鬥陣擺攤 – 1月9日台北市政府廣場見
2022-01-04

努力小農.生態智慧

真實小農鬥陣擺攤 – 1月9日台北市政府廣場見

擺攤,是小農的日常,1月9日上午9點至下午4點,在台北市政府府前廣場,台北數家扶輪社所舉辦的「2022公益心、環保情、扶輪攜手向前行」園遊會,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在第30、31號攤位,展示小農產品,透過「努力小農App」向未到現場的小農直接購買產品,還有5家來自不同地區的小農到現場展售,直接面對消費者。

 

很多在台北設攤的小農大多是盤商代理,而這次是5家真實在台灣各具特色的小農親自上陣,展售他們的產品。


國宴百合的供應者

圖說:江玉寶接受預約,歡迎大家參觀他的農場。

花蓮壽豐江玉寶有機農場,是2008、2016政黨輪替總統國宴都採用的百合供應商,由於20年前他的女兒問他,螢火蟲、蚯蚓到哪裡去了,以慣行農法耕作10多年的江玉寶才恍然發現,每天供應1噸小黃瓜的農場竟成了生態殺手。「如果我做不成有機,大概別人也做不成」的信念,江玉寶走上有機耕作的之路,一開始幾年踫得頭破血流,幾乎放棄,後來親友想吃百合,他就發心種植有機百合,幾經挫折,賠了上百萬,終於種成了有機百合,同時也供應小黃瓜、彩椒、米、黃豆等有機產品。他的故事很多,經驗豐富,可以來和他談談。


從修理機車黑手到種茶製茶職人

圖說:張桓瑞返鄉種茶,原本打算「吃土」,結果經常抱回金、銀牌獎座。

台東鹿野阿山哥無毒小棧張桓瑞,他的紅烏龍茶別具特色,去年他一舉拿下鹿野紅烏龍4面金牌、3面銀牌的大獎。張桓瑞是鹿野永安村人,長大後到台北修理摩托車,到了30歲決定返鄉種茶,雖然不是從小種茶出身,他舅舅有茶園,也有茶場,他潛心種茶、製茶,摸索出自己的路,他和製茶師蕭先生配合越來越有默契,從前年開始,在每次紅烏龍茶比賽中,都能得獎。他的茶被評為清雅乾淨,而且有花香、果香、蜜香,不輸天價的東方美人茶,因為他的茶園保持良好生態,小綠葉蟬著涎(叮咬),讓茶葉受到刺激,產生特殊的生化反應,和東方美人茶的原理相似。大家可以來品嚐他親手泡的紅烏龍,與他聊聊茶經。


從電腦電子轉為友善蛋雞的堅持者

圖說:許阿華致力友善蛋雞飼養,每天生產乾淨安全的健康雞蛋。

台東關山安安益生蛋許阿華原來是科技業的業務高手,遊歷世界,旅居南非、瑞士,4、5年前回台灣照顧老爺子,和親戚在關山月眉村養雞,過著田園生活。許阿華著重於從藻類(不是蝦)提取的蝦紅素摻入飼料養蛋雞,引進法國蛋雞,以放牧式飼養,獲得「友善蛋雞聯盟」認證,符合人道養雞。參觀雞舍時,雞隻對訪客十分友善,全部跑來「圍觀訪客」。許阿華還在試驗階段,所以只養了700多隻雞,每天和助手撿蛋,仔細擦拭每顆蛋,而不是水洗蛋,這樣確保蛋的品質和賞味期,常溫可放一個月,冰箱冷藏可放3-6個月;凡是掉地上,或是沾了排洩物的蛋,就清洗後送給安養院或學校當營養午餐。許阿華不惜血本,每半年將他的蛋、水送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當然都合格。如果想要知道許阿華獨到的養雞方法,歡迎來攤位交個朋友。

 

反璞歸真的樸門校場野蔓園

圖說:野蔓園處處都是樸門學員親手種植、養殖的農產品,手工建造的環保建物。

 

台北野蔓園實踐樸門永續設計的農場,位在陽明山紗帽路。負責人亞曼從20年前離開建築、有線電視行業,去印度修習自然療法,回台灣後投身永續農業(Permaculture)的行動,開設樸門及傳統手工藝課程。野蔓園佔地數甲,種了數百種植物,養豬、養羊,實踐樸門農法,產品琳瑯滿目,有蔬果,花卉、香草,咖啡,稻米,小麥、……幾坪大的地,就可以作為食物銀行。同時野蔓園也進行農產品加工,酸柑茶,果乾,醬油、醋、果醬、窑烤麵包……如果發生災難,這絕對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地方。野蔓園平時開放參觀體驗,也可以打工換宿,如果有興趣也可以來和亞曼聊聊。

 

跨越中央山脈的零碳排釀造醬油

圖說:月眉橋生態農場主人盧玲玲、謝清波夫婦,在花蓮深耕自然農法,種出天然的黃豆、黑豆。

圖說:傅家三代美東手工製醬100%古法,只用自家荔枝木薪柴柴燒,不用電,在百年檜木種麴室中讓豆豆發酵,550天才能釀出黃豆醬油。(圖為傅宗可、傅彥宏父子)

 

花蓮豆豆將古法零碳排釀造醬油,結合花蓮月眉橋生態農場的黃豆、黑豆,和台中東勢美東手工醬園,首次跨越中央山脈強強聯手的「結晶」,不過必須等365天才有黑豆醬油(2022年11月出缸,僅兩缸),550天才有黃豆醬油(2023年5月出缸,僅四缸),這批醬油減少添加,無摻大麥,無麩質,而且部分不加任何糖,減鹽無糖更健康。種豆、製醬過程全部都會在「努力小農App」上揭露。月眉橋謝清波、盧玲玲夫婦堅持他們的農田「什麼都不用,什麼都不加」,種植本土種的花蓮一號黃豆,和本土的黃仁黑豆,青仁黑豆,因為完全不施肥,所以每次收成,留下近一半的豆在田裡,下一季自然生長,作為下下一季的肥料。美東製醬更是神奇的傳統手工製醬園,1928年傅柏榆學會日本醬油的作法,從北部搬到東勢,看中這片東邊有山的山坡地,每天只有9、10點後才會曬到太陽,開發出家傳的製醬工藝,傳給兒子傅宗可,再傳給孫子傅彥宏,用的是自家荔枝園修剪枝條當柴火,每一缸都是柴燒的醬油,包括蒸煮豆子,消毒玻璃瓶;種麴室更是百年的檜木建物,整個生產過程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監製,並歡迎消費者共同見證,全部生質能源,零碳排。如果想先品嚐一下50年前醬油的滋味,一定要來試試。

 

讀者可以在手機搜尋下載「努力小農App」,註冊登入後,即可找到以上各家小農的產品、生產日記和真實履歷追溯資料。

手機請至Google Play or Apple Store 下載,或 掃QRcode 。

     

About Us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是1990年發起地球日,和1992年台灣環保團體參加地球高峰會後決定成立的基金會,推動綠色消費運動。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環安、農安、食安而設立的營利機構,開發「努力小農 App」,並從事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幫助小農取得國際碳權認證,實踐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