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芒三年生,要一年多才能成熟,產量低,即使有抗暖化的潛力,也很難與其他作物競爭,希望國際減碳認證,可以為油芒帶來更多的加值機會。
「中研院學者說『油芒是一個孤獨的作物』,因為米、麥子、紅黎全世界到處都有,而且油芒是未來的超級食物,相信大家未來會經常聽到油芒。」
2020年的4月11日,在台東長濱鄉南溪村第一次見到高克忠,他身著布農族的傳統服裝,用原住民樸實的語言,向台東大學來訪的學生介紹他的田地,他興奮的說明油芒是什麼,多麼具有營養價值,也是原住民祖先重要的食物。
2020年,他試種了一些,效果不錯,而且他也投資了一些錢,用油芒加工作了一些產品,像是米菓、包子,希望能夠打開市場。
在網上查一下,剛好2020年4月5日的《上下游》深入報導油芒,介紹中研究研究的團隊,也提到了遺傳資源的問題,所以高克忠在介紹產品時欲言又止。
此後發現油芒和台灣特有、抗旱、抗暖化、超級食物、糧食危機、抗鹽化、高營養價值,豐富的XXXX化學名詞……,號稱可以替代稻米等宣傳,這些都是「政治正確」、「科學正確」的詞彙,幾乎可以套用在很多新興農產品上。
但是嘗過後,並沒有特別的風味,吃起來口感比較粗礪,顯然不是大多數台灣人喜歡的軟、嫩、Q彈的口味,要人花1、2百元買100克的價錢當米飯吃,恐怕很有挑戰。除非有明顯的起死回生,返老還童,減肥壯陽的功效,在市場上是賣不動的。
誰從新興食物中賺到了錢?
自我有記憶以來,台灣每年都有新的食品花樣,從小時候的魚肝油,到最近熱門又歸於平淡的藜麥,從沒有電視、網路的年代,到現在社群媒體泛濫的時代,每天都不缺這種「食療」資訊,充分滿足中華進補文化的需求。
但是我看到的是有人賺了第一桶金,後面前撲後繼的韮菜被收割,真正生產的農民很難賺到錢,但是他們辛勤熱心的參與耕作,被炒作,涼了,歸於平靜,雲淡風清。
2021年高克忠的油芒歉收,因為沒有經驗,又花了不少錢買有機肥,去他的田裡看到稀稀疏疏的油芒,好不淒涼,他為了生計,只好去幫人割草打工賺些工錢維持生計。
最近和他聯絡,他說7月間天熱又旱,所以油芒長得不好,9月29日我再去造訪他,他反而很高興的告訴我,現在他已經可以掌握了種植技巧,他用田間的雜草、枯枝,加上草木灰、生物炭,作的堆肥,感覺有起色,現在就怕麻雀和猴子來吃,今年到明年應該有好的收成。
到田間高克忠很興奮的說明他的經驗,他翻開遮雨布讓我看他做的堆肥,解釋他如何利用田間廢料製作堆肥,他的作物今年生長的比較好,4月種的比較不受旱情所害,只有6月種的長得不好,後來又再種了一些。
他翻開土壤,說明在油芒田中的草木灰應用,很多草木灰、生物炭、堆肥已經和土壤結合在一起了。
要環境永續,先要永續經營
「我6、7年從西部回到南溪,我的姐姐高蓮妹,因為他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我在西部工作,環境污染,身體也不好,所以決定回來,也可以照顧姐姐。」
44年次的高克忠由於自幼生活在山野間,成年後外出打工,對於都市的污濁,工廠的污染身受其害,所以很重視環境,他主動要求參加「小農種碳」,他認為這是他應該盡的義務,他也願意來學生物炭的製作,幫助土地復育。
「油芒耐旱,是抗暖化作物」,油芒是多年生(3年),所以可以減少土壤的翻耕,除了幼苗期無法與雜草競爭,到了長高了,高可以競爭過雜草,「我只要在開始種苗時,把草打掉,讓草鋪在地,就可以種了,等油芒長高,就可以看雜草共生了。」
雖然油芒有這些保育土壤的好處,人家稻子,3個月就熟了可以採收,休耕半年,一甲地還可以拿到3萬多元的補助,油芒卻要花一年以上才能熟,土地的「利用價值」就差很多,而且油芒的產量有限,價錢差了十幾倍,稻米又有既成的供應鏈、市場,如何與稻米競爭成為人們的主食呢?
這些年國產米較受重視,也受政府保護、消費者選購,油芒是不可能取得這種待遇,這很像過去紅藜的案例,吹起一陣紅藜風,一下子國外進口「有機藜麥」打趴了,畢竟價格差異就擺在那裡,國外大規模種植的,台灣小農、原住民如何競爭?
高挑的油芒長得比雜草高,一旦長高了,就不怕雜草了。
一起減碳,讓小農不再孤獨
減碳也是,台灣的土地狹小,即使有森林,但是在國際認證上能夠算得上減碳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很多企業打算向國外「進口」碳權,最近某家銀行打出「零碳信用卡」,宣稱信用卡的塑膠卡片是碳排放是使用印度風力發電減碳的信用抵換的,
如何讓本土小農參與國際碳交易,除了收到金額甚少的碳信用交易的錢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的產品有了「碳信用」的加持與加值,能夠得到更好的收益,與可持續的耕作動力。
布農族小農高克忠的默默努力,就像他的油芒一樣兀自孤獨的,希望小農種碳讓這些對保護土地有堅定信仰的小農們,可以擠身國際,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減碳行動,也能被看見、關注。
最新活動:
小農種碳專案 生物碳講習會
報名連結
三場講習會時間地點如下:
嘉義鰲鼓看天田農場
時間:2022年10月11日(二)下午1:30-5:00
地點:嘉義縣東石鄉生態展示館門口集合(鰲鼓村四股54號)
台東鹿野356咖啡莊園
時間:2022年10月12日(三)下午1:30 - 5:00
地點:台東縣鹿野鄉中華路一段111巷17號
花蓮江玉寶生態農場教室
時間:2022年10月13日(四)下午1:30 - 5:00
地點:花蓮縣壽豐鄉四維路49號
說明
小農種碳專案已經啟動,我們將舉辦一系列的講習活動,幫助小農參與種碳專案。
種碳,就是增加農田土壤的有機碳,大多數工作都是減法,如減少翻耕,減少農藥、肥料使用。保護土壤中微生物,就能促進植物40%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質保存在土壤中,不但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轉換為碳封存,健康的土壤,就有健康的作物,才有健康的人。
我們只要再增加一些對土壤有益的元素,就可以增進土壤有機碳質與量的提升,在大武山文教基金會和食品工業科學研究院的推動下,許多農友已經對「光合菌」有深入的認識體驗,和成功的故事。
現在我們邀請草根意識工作室的劉晉宏先生為我們幫土壤中的微生物建築無數的奈米級住所,讓微生物和有機質產生共生的場所,可以提高有機質,有益於種碳、減碳,有效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作物品質。
歡迎報名參加,名額有限,每場不超過20人。
同時我們也會有線上會議:
在臉書線上直播,如果無法參加者,可以線上觀看,或事看觀看影片。
報名連結
劉晉宏先生講義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6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