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區
這是一場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的變局 小農種碳元年的回顧與展望
2023-01-04

廣闊的田園,做得好,就是碳匯的寶庫,做不好,就成為溫室氣體的溫床。

2022已然結束,3年的新冠疫情對全人類的衝擊是巨大的,回顧3年,恍如隔世。新冠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相信各國,各行各業各有體會、解讀。我們呼應國際千分之4創議提出了「小農種碳」運動,2021年12月5日的世界土壤日,我們定義2022年為「小農種碳元年」-- 小農參與國際減碳認證與碳交易的開始。這也是受到新冠全球疫情的啟發與回應,一個時代的結束,也是新的時代的開始。

後疫情時代新的開始

雖然名為「小農種碳」,其實是一場耗大的系統工程、社會工程實驗,以及全民的心理建設;「小農」只是一個代名詞,其實各行各業小農是每一個工作的人,像電腦程式員被稱為「碼農」,是每個面朝黃土背朝天默默辛勤工作者,在不同的領域就是不同的「農」。

最多人問,不是要減碳嗎?為什麼還要種碳?在各行各業,只要生產,就會排碳,唯有減碳,而農林漁牧業,是生物基礎的,會排放碳,也會因光合作用而吸二氧化碳,40%光合作用的有機碳,被土壤微生物進一步把碳以有機質形式存於土壤,成為植物的養分。

光合作用15億年來植物改變地球生態的最基本的生化反應。由於現在的農業為了快速增產,使用大量的肥料、農藥、除草劑、除霉劑,以及大型機具耕作等,將土壤中的微生物殺死甚至滅絕,土壤微生物固碳的能力喪失,使得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碳,大量的重返大氣層,而導致大氣溫室氣體量暴增。

這從美國太空總署的大氣二氧化碳偵測衛星縮時攝影,就可以看到每年3、4、5月北半球春耕時,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從380ppm增加到420ppm。(一般而言是回到250ppm,地球才不致暖化或氣候極端化,若到了450ppm,就是掉入全球氣候災難不可挽回的懸崖。)

NASA 2020-2021全球二氧化碳縮時影片:



這是美國太空總署拍攝製作的全球2020-2021年全球大氣層二氧化碳縮時影片,可以清楚看到3、4、5月的地球二氧化碳濃度因農地翻耕而飆升,證明了農業造成的溫室氣體增加了30ppm,如果能夠減少,將二氧化碳以有機碳形式存在土壤中,對環境、農業、人類健康都是好事。(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NASA Climate Change)

我必須一再強調農業碳排放的原因,因為這和太多人的認知剛好相反。如果不是鐵錚錚的科學證據,誰會相信辛勤的農耕、大量的生產,竟然貢獻了27%的二氧化碳,翻耕的碳排放竟會超過人人喊打的牛排、漢堡,甚至燃煤發電、化工、水泥、交通?


一場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的變局

「如果小農都能把碳種回土裡,還有誰能拒絕減碳呢?」這是我們的基本信念。首先要感謝近百位小農加入了第一批的種碳行列,目前還在增加中,所以無法提供確實數字。無論是自然、有機、友善、慣行的小農,都可以加入,減碳、種碳必須是普世價值,沒有人能置身事外。


一旦加入種碳,必須按國際標準方法學進行,原本想用水稻的水管理減少甲烷排放,或是種大豆固氮減少化肥以減少氧化亞氮,但因為基礎資料不足,以及實施後的取證不易,所以只進行土壤有機碳固碳的專案。

我們必須確定範圍、邊界,並決定基準線的排放量,以及真正能夠減碳的「額外性」(額外性是指因為執行減碳專案而有的成效是符合方法學的要求),碳洩漏(因為專案執行,而導致專案以外的碳排放增加),訂定不確定度(減排工作結果與預期的誤差),風險評估和保全計劃(確保專案可執行),監督計劃(定期監測並報告專案中的參數),並完成專案設計、執行報告,才能使專案成立,並經過第三方驗證確認減排量,產生碳信用,才能上市交易。


減碳不只是減碳

除了減碳種碳外,還要界訂、預估小農種碳專案可以為農民帶來多少利益,如產量增加,收入增加(如產品售價提高,增加生態旅遊等),以及環境農業與食安的教育,這些必須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指標,減碳專案量化的永續影響力要求,專案方能成立。

這一系列繁複的工作,並非小農可能執行,就算是有規模的企業、上市公司也未必具備執行的能力,而是要靠專案開發單位進行設計規劃,找到資源,讓專案順利進行。

然而在台灣聽到很多人談減碳,都只是談「我做了什麼,可以減多少碳,賣多少錢」,而欠缺上述配合的系統工程。簡言之,國際現在已經不會認可單獨只看減碳量的減碳專案,而要看其附帶的社會效益。

附帶提一下,以台灣現在進行如火如茶的綠電,如果沒有整體的減碳和永續發展的系統工程,光是靠發綠電,已經無法滿足國際減碳淨零的要求。只是買綠電,也不能算是減碳,除了綠電來源的永續性外,還要看購買者的業務行為是否符合減碳要求。

在這一年來的小農種碳旅程中,認識數百位有興趣的小農、社會人士、教授學者,在農業方面,我是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外行,我是幫助小農、合作社或村里設計開發減碳專案,正如我過去完全不會製造業,卻協助數百家汽車供應商符合國際汽車供應鏈的品質要求,進入全球供應鏈,這是標準化的美好之處。


如何讓世界跟上台灣?

在新冠病毒上,台灣的超前布署獨步全球,所以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法院高唱:「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在減碳淨零方面,聯合國發展出越來越成熟的國際公約、制度、標準、規範,以及公開透明,報告揭露方式,無論以國家級的減碳承諾書,SDGs報告,至公司級的ESG報告,都強調對未來淨零的承諾與路徑圖,而且有量化的數值,並與財務報告掛鈎,才能算是一份合格的報告,最近COP27期間,國際標準化組織發行《ISO 淨零指南》,也提出國家、地方政府到企業等有治理責任的公司,應該如何應用現有的ISO國際標準,國際非政府機構發布的科學基礎目標(SBT),溫室氣體會計與報告標準等,提供管理性的指引。

這些國際標準並沒有強調的是基本資料的建立,這是很多國家已經建立了數十年的資料庫,而是注重對於在2030、2050年要達成的目標,如何達成,如何申報,並結合企業永續經營,要有財務的支持,以及財務表現。

淨零是無法迴避的潮流,就像面對任何病毒性的傳染病,群體免疫是唯一的解方,無論免疫是因感染而產生(悲劇),或是發明疫苗而免疫(喜劇),我們遲早必然面對。我們必須在未來的全球變局中掌握先機,減碳淨零是絕佳的機遇,如果能夠藉機超前布署,提前達到淨零,提升競升力。

可惜看到目前台灣政府、企業大多數的SDG,ESG報告,都是回顧做了多少「好人好事」的功德榜,而非估算、承諾到2030年我們要採取什麼行動,花多少錢,達到什麼效果。絕大多數企業是缺少基礎數據資料,也沒有明確的路徑圖,因為大家都把力氣花在回顧展上。

這就像在一場馬拉松賽跑一樣,大家已經離開2015年的起點,奔向2030的中間點,和2050淨零的終點,而台灣還沒找到跑道,大家是面向起點後的討論怎麼找到起點、怎麼跑。

我們希望從小農做起,好好符合國際準則,老老實實減碳,讓世界跟上台灣的腳步。

---------------------------------------------
請支持台灣在地小農 -- 努力小農

真實.透明.可追溯的(true, transparent, traceable)農產品生命週期App

2022年10月努力小農2.0版發布,新增加「小農種碳」和其他農法認證的記錄模式,這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為小農進行國際減碳認證的資訊平台。

消費者:想找真實認真工作的小農,請加入努力小農會員

小農: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生產日記的紀錄

小農種碳:這是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小農可以自願參與,獲得國際減碳和永續發展指標量化認證,行銷產品,小農參加認證完全免費。

========

努力小農App,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天地和氣有限公司出品,是一款免費提供小農和消費者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旨在讓小農有一個方便、容易記錄生產歷程的手機App,自行訂價、上架、銷售;消費者也可以輕鬆找到小農,觀察他們的工作紀錄,並直接向小農購買,或成為朋友。平台上的小農都經過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工作人員或義工的專程拜訪,確認無誤,杜絕虚假不實。

目前倡議「小農種碳」,依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清潔發展機制和國際減碳認證機構的方法學,幫助小農進行農業減碳,並進行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和碳信用的交易。

努力小農App已推出2.0版,歡迎更新或下載安裝。

蘋果手機

安卓手機


歡迎您也加入努力小農的行動,請下載並註冊「努力小農App」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37925 )

About Us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是1990年發起地球日,和1992年台灣環保團體參加地球高峰會後決定成立的基金會,推動綠色消費運動。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環安、農安、食安而設立的營利機構,開發「努力小農 App」,並從事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幫助小農取得國際碳權認證,實踐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