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專區
種碳專案長大了!台灣小農締造了1年種碳上萬噸的佳績
2024-04-15

台東鹿野356咖啡莊園,經過數年的努力,保護土壤,地面滿是枯枝落葉形成的有機質,隨手一挖就有蚯蚓,在2023年獲得了非常好的土壤有機碳增加的成績。

今年2月23日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由賽寶認證(黃金標準核准的驗證機構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Body)進行遠距的現場審核(分享黃金標準碳信用認證稽核過程的二三事),雖然十分順利的完成專案設計文件的確證(Project Development Documents Validation),但在績效查證(Performance Verification)階段,發現在2023年第一年的減碳額度超過1萬噸二氧化碳當量,超過原申請微型專案的1萬噸的額度,這代表多出來的減碳額度將會被犧牲掉,所以緊急與黃金標準(標準與碳權核發機構)、SustainCERT(認證機構)協商,進行專案設計變更。

台灣小農締造了1年種碳上萬噸的佳績

由於「台灣小農種碳專案」是第一個採用黃金標準的土壤有機碳框架方法學的專案,在台灣更是the first-of-its-kind的首次嚐試,當初以最保守的每公頃每年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來預估,以目前300公頃參與的農地,每年這300公頃參加專案的農地土壤,頂多就300噸二氧化碳當量,遠低於1萬噸,而我們估計10年的總量只有7,200噸。

然而經過1年的專案進行,比較2022年底到2023年初期間的「基準線」土壤有機碳比率,和2023年底到2024年初的第一年「專案情境」,在有效的156.6公頃的土壤固碳績效,竟然超過了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註:詳細數據必須等驗證程序結束,黃金標準正式核定為準,此時此刻僅能表述大概的量。)

這結果令所有人都十分驚訝,雖然去年11月曾經就1公頃的有機肥實驗田第一年固碳的績效竟然會有60多噸,令人驚訝,因為在原專案設計時,保守估計僅每公頃1噸,而第一年的績效查證,100多公頃的農地土壤固碳超過1萬噸。


花蓮玉里長良里幾乎全里參加種碳專案,144公頃的農田在休耕期間大部分仍保持綠色敷蓋,也創造了上萬噸的土壤固碳效果。

如此巨大的差異除了必須說明原因外,還需進行設計變更。驗證機構指出,一般林業每公頃固碳一年僅15噸二氧化碳當量,為何農業種水稻、咖啡、茶業、蔬菜等竟會高於林業?以及當初1公頃1噸的根據為何?

我查閱了相關資料,並請教專家,過去1公頃1噸固碳的是許多專家的看法,並沒有人按照黃金標準的方法學進行基準線、專案情境(人為變更後的土壤有機碳變化)的田間實驗;所以這只是專家意見,以小農種碳專案實際進行的專案設計,增加土壤有機碳方法,田間紀錄,監測計劃,採樣方法,檢驗方法,以及統計方式,完全依照黃金標準的認證規範和方法學要求,所以這些數據是有依據的。

至於為何農業土壤固碳會超過林業,這是因為兩者比較的基準不同,林業的碳匯開發方法和農業是不同的,在方法學上也是不同的概念與實施,林業受到人為的改變較少,原本土壤碳匯不易流失;而農業本身對土壤擾動大,容易讓土壤碳匯大量流失,所以專案實施後和基準線的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差異會比較大。

此外我們必須比較國際上的情況,按照國際土壤碳匯「千分之四倡議」的主張,1年增加千分之4,如果以土壤密度1.5的砂壤土(台灣最普遍的土壤)來計算,50公分深的土壤,1公頃增加千分之1的有機碳,就是27.5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千分之4即110噸。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球進行土壤有機碳封存潛勢地圖(Global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Map)長期田野調查的資料庫顯示,如果進行永續土壤管理(Sustainable Soil Management, SSM),可以增加5~20%碳的增量。

由此看來,即使是最低的增量,台灣還是會很有機會的。在第一年的小農種碳專案,大多數小農並不明白土壤如何增加碳匯的機制,其實這是是涉及非常複雜的植物生理、土壤化學、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生態學的理論和實務,只是按照土壤有機碳增加的幾個原則:減少擾動,增加覆蓋,使用生物有機資材,減少土壤流失,輪作或間作增加多樣性等,修正原來的耕作方式,就能得到相當好的成效。


聯合國糧農組織長期收集全球各國、地區的土壤有機碳的資料,對於土壤固碳,解決氣候危機、糧食危機充滿了信心。

台灣雖為亞熱帶到熱帶的氣候,有機質很容易分解,但是微生物滋生也是極為快速的。如果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態是多樣且健康的,土壤中的生命體會成幾何級數繁殖,而累積長期穩定的有機碳,這將成為可觀的土壤碳匯,如果經過國際方法學的專案,即可認證成為可以國際交易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s),對農民而言也是一筆值得的收入。

新興的農業碳匯市場即將形成

目前初估,第一年的小農種碳專案,農民1公頃約可獲得2萬元的回報,比原來預估300元(10美元)高出了數十倍,正式核證這些碳信用後,對小農也是一點經濟誘因,同時再加上6項SDGs的量化認證,可以作為行銷利器,也將提高他們農產品的銷量和價格。

面對這樣的變化,身為專案開發者,必須重新思考未來土壤有機碳相關碳權的開發方式和業務計劃,按照黃金標準認證原則與要求,和方法學重新進行規劃。最近諮詢了各界人士,認為如果每公頃土壤有機碳可以數十或上百單位的碳信用(1個碳信用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必然會構成小農的吸引力,同時也會引起買家的興趣,將會形成一個新興的農業碳匯市場。




阿山哥無毒小站張桓瑞在鹿野紅烏龍茶比賽中獲獎無數,他也參加了小農種碳專案,減少土壤擾動,將雜草作為茶園的覆蓋,在2023年的種碳中也獲得非常好的成效。

以台灣的體量、規模,以及經濟誘因,目前粗估未來增加到2,000公頃,每公頃30噸,每年即可達到6萬噸以上,預計在2年內(專案開始3年內)即可達成,成為大型減碳計畫,如果再成熟,應可以再增加面積,總減碳額度可以報到10萬噸以上。

因為台灣農業是小農為主,所以這些碳權的業主都會是小農,當然也會有一些面積超過20公頃以上的大農(相對國外動輒上千公頃,也都算小農了)會參與,這項減碳專案的社會影響力將遠大於綠能、能源、化石、水泥、交通、建築、碳捕捉與封存等工業技術手段的減碳。

同時減碳農業的農產品結合SDGs量化認證,以及碳信用的溯源機制,將可保證每位參與種碳專案的小農可以在每一層轉售中都能獲取相對的利潤,增加收入(詳見:【努力小農》氣候公正轉型下的農民生計】這和傳統的銷售機制不同,在層層轉銷中,小農的價值始終存在,土壤與土地的價值也能展現。

由於專案變更作業,預計認證作業會到今年6月會有結果,屆時可以讓國人共同分享種碳小農的果實。

聲明: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是一個為期10年以上的農業減碳專案,也是全球第一個以小農為主體的減碳認證專案,已獲黃金標準立案,並進行第一年的績效認證,在認證過程中發現固碳績效遠超過原設計目標,所以必須進行設計變更。本文所述內容是依驗證過程中經確認的部分說明,而這只是第一年,並不代表年年如此,因為農業土壤環境變數多,難以預測、掌握,土壤有機碳的變化是動態的,未來可能變多,也可能變少,我們僅就事實部分報告。最終碳信用的核證數量和SDGs量化績效,以黃金標準認證後公布結果為準。


========

請支持台灣在地小農 -- 努力小農

真實.透明.可追溯的(true, transparent, traceable)農產品生命週期App

2022年10月努力小農2.0版發布,新增加「小農種碳」和其他農法認證的記錄模式,這也是目前全世界第一個為小農進行國際減碳認證的資訊平台。

消費者:想找真實認真工作的小農,請加入努力小農會員

小農:只要一分鐘,就可以完成一次生產日記的紀錄

小農種碳:這是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小農可以自願參與,獲得國際減碳和永續發展指標量化認證,行銷產品,小農參加認證完全免費。

========

努力小農App,由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天地和氣有限公司出品,是一款免費提供小農和消費者使用的手機應用程式,旨在讓小農有一個方便、容易記錄生產歷程的手機App,自行訂價、上架、銷售;消費者也可以輕鬆找到小農,觀察他們的工作紀錄,並直接向小農購買,或成為朋友。平台上的小農都經過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工作人員或義工的專程拜訪,確認無誤,杜絕虚假不實。

目前倡議「小農種碳」,依照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清潔發展機制和國際減碳認證機構的方法學,幫助小農進行農業減碳,並進行國際自願性減碳認證和碳信用的交易。

努力小農App已推出2.0版,歡迎更新或下載安裝。

蘋果手機

安卓手機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46041 )

About Us

「努力小農」應用程式由財團法人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旗下「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維護、推廣,旨在結合台灣各地小農,提供真實可追溯性的小農交易平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