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面臨氣候與糧食的雙重問題,農業必須適時提出解方,在2050年讓佔人類排放量1/3溫室氣體的農糧部門達到淨零,農業碳中和。(圖片由AI生成)
民以食為天,而今天食與天都發生了危機 ---- 天災人禍讓糧食減產,全世界仍有數億人在飢餓狀態,或營養不良,到2050年人口可能會從現在80多億人增加至100億人,相信現在執政的人大概管不到27年後的事;全球暖化,地球增溫超過2度,已到無可回復的氣候災難,而糧農系統「貢獻」了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
食與天確是兩難,我們吃什麼、我們如何種植、養殖、運輸、儲存和烹飪,以及我們如何處理(有時是浪費)食物都排放巨大的溫室氣體。但在三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聯合國年度氣候峰會達成的最終協定,無法忽視糧食系統對我們氣候的影響。
今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情況發生了變化。會議以130多個國家簽署的可持續農業宣言拉開帷幕。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它以一整天的時間專門討論糧食和農業,並看到了聯合國糧食及糧農組織(FAO)制定的糧食系統路線圖。也許最引人注目的是,會議結束時公佈的最終協定案,承認可持續農業是適當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部分。
對食品的日益關注不僅吸引了專家,還吸引了渴望塑造結果的大型農業和食品跨國企業的說客,而最終的措辭並沒有像許多可持續發展宣導者所希望的那樣走得那麼遠。但不可否認的是,食物在峰會上的地位比前幾年更加突出。
隨著 COP28 主席宣佈了 COP28地主國關於可持續農業、韌性糧食系統和氣候行動的宣言,氣候峰會上的糧食系統對話以一聲巨響開始。儘管該宣言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但在會議結束時簽署的150多個國家基本上宣佈了將糧食和農業納入其氣候計劃的意圖。
聯合國的氣候變遷大會,今年留下了更緊急而迫切的共識與行動宣言,在2025年以前,必須有一定的成效出來,才能達到2050年全球農業淨零的目標。(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官網)
這宣言分成3個部分,簡單介紹如下:
一、所有簽署國的領袖都已認識到:
回顧過去歷年的會議,簽署國強調,任何全面實現《巴黎協定》長期目標的道路都必須包括農業和糧食系統;以及農業和糧食系統必須緊急適應和轉型,以應對氣候變遷的迫切需求。
在未來的農業淨零路徑圖中,小農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公正轉型是關鍵議題,小農的生計和生產和全球淨零密不可分。(圖片來源:聯合國官網)
二、各國設定的共同目標: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根據我們自己的國情,我們承諾加快將農業和糧食系統納入我們的氣候行動,同時將氣候行動納入我們的政策議程以及與農業和糧食系統相關的行動的主流。
在香蕉園中種咖啡,已經是一種新的農林生態模式,這種改變是農業減碳增匯的模式。
三、2025年以前共同努力履行承諾的目標:
距離實現我們的共同目標,只有7年時間,我們打算加強我們各自部會(包括農業、氣候、能源、環境、金融和衛生)之間以及與不同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以實現本宣言中闡述的目標和努力,以及在我們的國情範圍內酌情進行。
為了保持動力,我們打算從受益於相關的區域和全球會議,分享經驗並加速國家和協作行動。我們將在明年的 COP29 上回顧我們的集體進展,以考慮 2025 年及以後的下一步。
我國雖然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但是根據台灣的淨零路徑圖,也打算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農業部更宣示要在2040年達到淨零目標。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在今年COP28更強調「公正轉型」,未來農業減碳、增匯的改變中,必然會遏制高碳排的農業活動,這些從業人員,特別是小農、原住民,更應注意他們的生活與生計,為他們創造更多減碳、增匯農業或其他產業的工作機會,並能增加收入。
到2050年農業與糧食系統的碳排放和吸收量(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聯合國糧農組織計劃至2025年農業減碳增匯,達至淨零的目標。減碳方面包括:減少森林破壞、有機水土流失、不良土地利用、穀物種植、畜牧和糞便、下游的糧食加工系統、農場內的農糧能源使用、農糧系統上游的能源,以及食物浪費。增匯方面包括:恢復生態系統、碳捕捉和儲存的生質能,以及土壤中碳存。
糧食安全和營養目標 |
為1.5°C議程做出貢獻 | |
2025 | 與2020年相比,有1.5億人擺脫饑餓。 | 與2020年相比,土壤水碳流失的排放量減少 5%。 |
2030 | 消除了長期饑餓。 | 農業糧食體系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減少 25%。 |
2035 | 與2020年相比,無法獲得健康膳食的人數減少了一半。 | 農業糧食體系是二氧化碳中和的,只有其他溫室氣體是凈排放源。 |
2040 | 與2020年相比,食用不健康飲食的人數減少了一半。 | 與2020年相比,農業糧食體系的N2O排放量減半。 |
2045 | 與2020年相比,無法獲得健康膳食的人數減少了85%。 | 與2020年相比,農業糧食體系的CH4排放量減半。 |
2050 | 每個人都食用健康的飲食。 | 農業糧食體系是一個凈碳匯(每年減少15億噸CO2當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