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
【二十四節氣-大寒】1月20日
2025-01-20



【大寒】1月20日

【節氣特性】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表示天氣寒冷程度,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大寒一過,又開始新的一個輪迴,正所謂冬去春來。

【氣候特徵】

平均氣溫約17.2℃、平均最高氣 溫約20.9℃、平均最低氣溫約14.4℃、平均相對濕度約77.4%、1 月下半月累積平均降水 量約49.0 mm、1 月下半月累積平均降水日數約6.1 天。

【健康特性】


大寒節氣的飲食,仍應遵守保陰潛陽的原則,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固。切忌黏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

【盛產蔬菜】
皺葉萵苣、薑黃、甜椒、綠花椰、冬筍、油菜、甜菜根、羽衣甘藍、馬鈴薯、茼蒿


【盛產水果】
桶柑、紅甘蔗、蜜棗


【大寒養生溫補食物推介】

1.喝粥、喝熱湯 用熱湯可補身體,建議可以喝粥。不僅可以養胃,還能讓身體暖和,若用羊肉、豬大骨、烏骨雞、鱔魚熬煮成湯,能旺氣血,使人精力旺盛,外出也不怕寒冷。

2.龍眼、黑芝麻、山藥、核桃 多吃龍眼、黑芝麻、山藥、核桃,能讓身體暖和抗寒,避免寒氣滲入骨頭,造成骨頭酸痛。

3.羊肉、雞肉、鴨肉、木耳 身體偏陰虛,可多吃羊肉、雞肉、鴨肉、鵝肉、木耳等滋補溫潤的食物。

4.黑色食物、堅果等 像是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等黑色食物,以及杏仁、核桃、大蒜、栗子、桂圓等食物,均有補腎益腎作用。


【民俗】

每到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舊佈新、製作臘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稱“做牙”、“做牙祭”等,民間有做完牙祭後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習俗。現代企業流行的年底“年會”即是由尾牙祭發展而來。

【諺語】

▶ 大寒不寒,人馬不安:一年中最冷時節為大寒,此時天寒地凍,害蟲或凍死或蟄伏,若大寒不寒,害蟲未死或未伏,則人畜必有災殃。
▶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若不冷,則寒天向後移,翌年春分時節天氣仍會十分寒冷。
▶ 新年頭,舊年尾:一個是開始,一個是結束,在這兩個重點時間,人們必須特別謹言慎行。


【種植】

▶ 北部:紅菜頭、菜瓜、匏仔、茼蒿、東菠菜
▶ 中部:菠菜、菜瓜、小白菜、匏仔、紅菜頭、水芋
▶ 南部:白芋、蓮藕、絲瓜、扁蒲、水芋、土白菜


如果您也想支持小農,了解小農的辛勤苦樂,請安裝努力小農,可以看到更多努力小農努力工作的情況,並可直接向小農購買產品。

努力小農App 歡迎更新或下載安裝。

手機請至Google Play or Apple Store 下載,或 掃QRcode 。

     

資料來源:農業部

#努力小農  #二十四節氣  #大寒

About Us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是1990年發起地球日,和1992年台灣環保團體參加地球高峰會後決定成立的基金會,推動綠色消費運動。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環安、農安、食安而設立的營利機構,開發「努力小農 App」,並從事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幫助小農取得國際碳權認證,實踐永續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