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是1990年發起地球日,和1992年台灣環保團體參加地球高峰會後決定成立的基金會,推動綠色消費運動。天地和氣股份有限公司是因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倡議環安、農安、食安而設立的營利機構,開發「努力小農 App」,並從事國際自願性減碳專案,幫助小農取得國際碳權認證,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Google Translate
網頁由Google自動翻譯內容不準確之處請多包涵
花東躲過了丹娜絲颱風的災害,池上的農民第一期豐收,開始第二期稻作的整地耕耘。(方儉 攝)
今年1-6月台灣對美國出超破紀錄,出口金額達533.2億美元、年增率33.7%;第2季出口額1537.1億美元,年增率34.1%;累計上半年2832.6億美元,年增率25.9%,3大出口額皆創歷史新高。這充分表現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特質。或許大家更關心川普本週公布的關稅「大家樂」的數字明牌,而麻木於氣候越來越熱的新聞,然而近來的氣候事件更令人不安。
美國德州在7月4日,恰好是美國國慶日,發生暴雨,造成瓜達盧佩河潰堤的百年一遇災難,上百名百姓遇難,呼應半年前的加州大火,氣候造成的水火無情,已無爭議。
歐洲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等國,也歷經超過40度甚至近50度異常高溫,造成千人中暑而亡,也有多處山林野火,上千公頃森林消失。
印度與中國,這兩個佔全球人口1/3的國家,也遭遇到酷熱、暴雨和洪水的災難。
台灣西南近海迅速生成的丹絲颱風,120年首度從嘉義登陸,直衝嘉南平原台灣糧倉,灣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中秋節的季節性水果文旦,在麻豆產區已經開始熟果,損失將近9成。
台南麻旦小農詹明容說:「我的果園在高速公路的東側,西側二樓高的鋼構鐵皮屋被吹垮了,所以我的果園被吹到翻也剛好而已!」(柚兒園園丁 詹明容 攝)
參加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的文旦農詹明容、謝忠臬都苦不堪言,眼睜睜看著一年辛苦的成果,一夕化為烏有,而且留下滿目瘡痍的文旦園,欲哭無淚。
在嘉義東石鰲鼓濕地的「看天田有機農場」,再次受到毀滅性的打擊,除了幾乎所有田區全泡在水中外,連續超過3天的停電,也使得滿冷藏庫的胡蘿葡也受到影響,損失難以估計。
此次颱風,相對而言,東部的農民受災較小,以台東成功小農高世一為例,前兩年幾個颱風把他苦心經營多年的「一郎米」打得顆粒無收,嚇得今年上半不敢再種米,下半年再看看有沒有機會。
位於嘉義東石的「看天田」首當120年第一次颱風從嘉義登陸的衝擊,看老天爺的臉色。(看天田有機農場 郭明賢 攝)
農民在輪流受災中逐漸凋零
池上的稻農去年10月在山陀兒、康芮兩個強烈颱風的侵襲下,收成損失近半,幸而今年7月初大部分的水稻已經收割完畢,而且算是近幾年來的豐收,慶幸逃過一劫。
不論從微觀,或是宏觀的角度來看,農民都是氣候變遷下的最終受害者,未來勢必有更嚴峻的氣候挑戰,這不僅是台灣問題,更是全球糧食安全的考驗。而生產糧食的農民,只是在氣候災難的「俄羅斯輪盤」下的倖存者,而農民老齡化,也正走向凋零,此題似乎無解。
從2020年以來,天災與人禍不斷加劇,自然與人類政治的規則都一再被改寫,自1970年以降創造的全球化貿易、供應鏈,帶來了人類進步、福祉,也造成各種資源浪費、耗竭的環境與自然衝擊,好處是分散了風險,壞處則是風險逐步升高,變成全球性的災害,像氣候變遷、劇烈化,森林被破壞,生物多樣性消減。
二戰後,美國引領了全球化,改變各行各業的產業生態,美國享受了最多的好處,4%的人口,消耗1/4的資源與能源,舒適的生活,大胖子充斥,這種耗竭式的消費主義,使各個第三世界國家心嚮往之,加速了能源與資源的開採。川普的出現,是美國對於全球化的反撲,因為過度營養也是會傷害自己的,但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能用金融工具賺快錢,誰會回去做製造業賺辛苦的慢錢?
尾大不掉的偉大
誰不想自己的國家偉大?或是弄巧成拙,變成「尾大不掉」。夢想登天的馬斯克,成功的成為「扶龍王」,不可一世,政府效率部(DOGE),彷彿是包青天輒掉冗員部門的狗頭銸,一時捲起千層浪,卻為了大而美預算,迅速與川普翻臉,創建「美國黨」,這些劇情比美劇「紙牌屋(House of Card)」更刺激、辛辣。
馬斯克也讓我想到2千4百年前的「商鞅」,關於他的成語故事「作法自斃」,他或許也會成為DOGE狗頭鍘下的犧牲品。這也也想到商鞅遺留下的《商君書》的「馭民五術」: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而這似乎也是川普「內聖外王」的五大法寶,所謂「關稅大戰」對內、對外的戰略、戰術,不正符合「五術」的核心價值?今天哪個國家不被美國關稅搞得愚、弱、疲、辱、貧?
風行草偃,大國既然做了初一,其他國家也效法做起十五,如此的國際情勢下,即使想學晉朝陶淵明歸隱耕讀,或是效仿200年前美國作家亨利.大衛.梭羅退居《湖濱散記》瓦爾登湖,恐怕也會被無所不在,隨時發生的氣候災難突襲而無逃於天地之間。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人為的災難比天然災害更可怕,且難以抵御,苛政猛於虎,即使民主時代也難逃「馭民五術」的宰制,網路、大數據,AI可以更有效的助紂為虐。
民以食為天共同的挑戰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古今中外歷史變局中,農民扮演關鍵且根本的角色,只是一直被利用,而沒有自內而外的覺醒,今天的農民有同樣使用網路、大數據、AI的機會,需要集結更多有志之士,一起為農民服務,從氣候、氣象、天氣,到土壤、肥料、微生物,以至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的農耕方法,更重要的是市場出路與規則的改變,讓農民直接面對消費者(不論是個人或是大型機構組織),減少農產品交易中的博弈成本(如氣候、資源壟斷、倉儲損失等)。
人類生存必須仰賴穩定、安全的食物、飲水的供應,美金上印的是「IN GOD WE TRUST – 我們信仰上帝」,而未來的世界無論如何改變,都無法改變「IN FOOD WE TRUST –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比其他永續問題更嚴肅且重要,有錢無糧和有糧無錢,哪個比較慘?沒有糧食安全就不會有健康福祉。
今天為了工業發展,以及所謂經濟發展,世界各國都以犧牲農業來換取「發展」,吃銅吃鐵的比吃飯吃麵的更重要,政府用各種「補助」、「獎勵」農業,農民換卻了生產基地、資源,變得一無所有。
唯有重新整合市場環境與規則,讓農糧的生產、製造、銷售更真實、透明,才有機會改變充滿不公義的市場博弈規則,真正公平正義的嘉惠第一線生產的農民,才有機會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