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經濟朝向永續發展轉型,永續發展目標投資、自願碳市場與嚴格的揭露標準,已成為企業創造有意義影響的必要工具。(攝影/方儉)
隨著「台灣努力小農專案」邁入國際減碳認證領域,其呈現的價值不只是土壤有機碳封存,尚有在執行專案中所產生的黃金標準「永續發展影響力(Sustainability Impact)」,SDG 2, 3, 4, 8, 12, 13的績效認證,經由小農生產糧食的食物鏈,供應鏈,轉化成企業永續績效的價值鏈,簡言之,凡是企業購買種碳小農的產品,企業的購買力即成為小農種碳的原動力,相當是「契作永續影響力」,對企業而言,一舉數得。
綠能與淨灘是台灣企業最常選擇的企永續行動,但是其績效與可持續性都是問題,特別是在一次颱風後,就顯得十分尷尬。(方儉 攝)
永續的「有字天書」如果了解目前所謂的「永續」,因為這些主流永續的思想,大多源自國外,在討論起來時,一定會夾雜著一大堆英文字母縮寫,這是英文的「字母湯(Alphabet Soup)」,到了中文則是成了「有字天書」。再加上台灣自己創造的名詞,和英文混淆不清,所以即使是和同文同種的人溝通,也會雞同鴨講。回到基本的問題:「為何要永續?如何衡量永續」,在今日這樣的全球處境中,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已經實施500多年的會計系中,以金錢(也可以是虚擬幣)作為衡量準則。這就像消費者到市場購物,很多說明可以不認識,但是一定會認識「價格」,這個定價的基礎,才能讓千言萬語的「有字天書」成為絕大多數人能理解、行動的數值。在當前全球經濟轉型的浪潮中,永續發展目標(SDG)投資和環境、社會及治理(ESG)框架已迅速成為企業責任與投資策略的基石。組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全球標準和嚴格的框架融入其營運,以報告和改善對世界的永續影響。與這些框架緊密相連的是自願碳市場、碳信用額,以及一系列國際標準,包括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S1 和 S2)、碳揭露計畫(CDP)、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和溫室氣體(GHG)議定書。對於任何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或投資者而言,深入理解這些主題之間的交織關係,並有效運用它們來防止「漂綠」,已是至關重要的課題。永續發展目標投資,顧名思義,是一種旨在為聯合國17個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同時產生財務回報的投資策略。它不僅僅關乎「做好事」,更是一種將業務戰略、資本配置與風險管理,和永續的長期價值創造相結合的策略。這類投資的核心原則在於其意向性、可衡量性、額外性與財務回報,每一項投資都旨在產生傳統財務收益之外的額外社會與環境效益,並透過公認的標準來追蹤和報告其成果。漂綠(Greenwashing)是進步的大敵與此同時,自願碳市場為企業、個人及其他實體提供了一種抵銷難以或無法直接減少之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不同於受法規約束的合規市場,自願碳市場是由企業自我設限的氣候承諾、利害關係人壓力及聲譽考量所驅動。市場上的碳信用額,是經過黃金標準或國際自願性碳市場誠信委員會(ICVCM)等獨立註冊處認證的可交易憑證,每一份都代表減少或移除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這些碳信用額不僅支持了再生能源或重新造林等減排專案,許多還能帶來額外的共同效益,例如促進社區發展或保護生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目標相輔相成。黃金標準的全球目標影響力註冊處,更進一步確保這些碳信用額的真實性、透明度與可追溯性,最大化其氣候與永續發展效益。為了提供更具公信力與可比性的永續資訊,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了兩項重要標準:IFRS S1「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要求」和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這些準則為永續與氣候相關報告設定了全球統一的基準,其核心原則是將永續發展與財務資訊揭露緊密連結。IFRS S1要求公司揭露所有可能影響其現金流、融資或資本成本的重大永續風險與機會,涵蓋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面向。而IFRS S2則專注於氣候相關事項,要求企業詳細揭露其溫室氣體排放量(範疇1、2及相關範疇3)、氣候目標及轉型計畫,同時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保持高度一致。透過這套嚴謹的框架,企業可以向投資者證明其永續策略與財務績效之間的內在關聯,強化其報告的可信度。買更多,救地球更多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提供了食物鏈、供應鏈、價值鏈永續發展的契機,原來永續也可以透過「契作」方式實現。(方儉 攝)這些新興的全球標準也與既有的框架如CDP、GRI和溫室氣體議定書相互協調。溫室氣體議定書為排放量核算提供了全球公認的方法,為IFRS S2的報告奠定基礎;而GRI則以其廣泛的永續報告標準,補充了IFRS S1/S2的財務導向揭露,幫助組織更全面地報告其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這種整合性的方法鼓勵企業採用一致的數據、方法與第三方驗證,從而有效預防「漂綠」行為。防止漂綠的關鍵在於透明度與問責制。企業應透過公共註冊處揭露數據與方法,並依賴黃金標準或ICVCM等獨立認證來驗證其專案影響和碳信用額,以確保其主張真實且可追溯。此外,持續監控並優化其揭露流程,確保與不斷變化的標準和利害關係人期望保持一致。在台灣,金管會推動的IFRS S1、S2強制揭露路線圖,為上市上櫃公司因應這股全球趨勢提供了明確的指引。此路線圖依公司資本額分階段實施,要求企業在年度報告中增設專章,並與財務報表同步申報永續資訊,藉此提升市場透明度並防範漂綠風險。這項變革不僅要求企業建立完善的資訊收集與管理流程,也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積極協助,提供教育訓練、查核驗證,並強化企業的合規性與風險控管。隨著全球經濟朝向永續發展轉型,永續發展目標投資、自願碳市場與嚴格的揭露標準,已成為企業創造有意義影響的必要工具。透過善用黃金標準的影響力註冊,遵循IFRS S1與S2的要求,並與現有框架保持一致,企業與投資者可以共同建立更具韌性、更值得信賴且更具變革潛力的投資組合。最終,唯有透過透明、可驗證與持續優化的努力,組織才能確保其永續承諾轉化為真正的、可衡量的進展,為永續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大家都希望解決溫室效應、極端氣候,成為企業永續經營發展的基礎,但苦無對策,台灣小農種碳專案提供給企業「買得更多,搶救地球更多(Buy more save more)」的契機,企業採購小農種碳農產品,直接投資了小農減碳、固碳績效(SDG13),也提供給員工最好的健康糧食供應(SDG2, 3),以及環境食農教育的機會(SDG4),同時也提高小農的收入(SDG8),並落實企業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SDG12)。在明確的標準量化和嚴謹的稽核認證,透明、公眾參與的機制,保障永續的價值鏈得以延續。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可以提供產品的社會與環境貢獻標章,張貼在產品上,並可成為企業真實可溯源的永續績效。(圖片來源/天地和氣公司 提供)
=======
如果您也想支持小農,了解小農的辛勤苦樂,請安裝努力小農,可以看到更多努力小農努力工作的情況,並可直接向小農購買產品。
努力小農App已推出新版,歡迎更新或下載安裝。
手機請至Google Play or Apple Store 下載,或 掃QRcode 。


出處: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56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