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種碳可以在各種經濟農作物的農田進行,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小農展現他們工作的永續價值,並轉化為實質的收入。(圖片來源/方儉提供,由DALL-E 3生成)
隨著「台灣小農種碳專案」逐漸完整成熟,經過農民「種碳」的產品即將可以貼上國際減碳認證機構「黃金標準」認證授權的「永續發展標章」,並可以追溯標誌產品的產銷履歷,同時「永續發展標章」的使用,還可以順著糧食供應鏈往下游傳遞,同時也將小農「種碳」的永續價值最終傳遞到每一個消費者手中、口中。
展望未來的永續價值
在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網要公約(UNFCCC)中,提出「減緩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遷」的目的是為了達成人類社會與經濟的永續發展。其間歷經了23年經過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創立的財務手段減緩溫室氣體排放(也就是碳交易),最終失敗,2021年結束了CDM碳交易,而且遺留了數以億噸因失信而無法交易的減碳額度(carbon credits,碳信用),也成為國際漂綠的惡名,影響至今。
2015年9月聯合國發展署(UNDP)依1992年的21《世紀議程(Agenda 21)》在 1999年提出2000年至2015年,為期15年的「千年發展目的(Millianium Development Goals)8項目標,再提出2015年到2030年的《永續發展2030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17項目的(Goals),而成為「永續發展目的」。
(註:一般翻譯為「永續發展目標」,但在其原為Goals,應為目的,因為每項下又有Targets(目標),目標下還有Indicators(指標),所以本文以「永續發展目的」以區隔其下的目標與指標)
永續發展目的是有「保質期」的,要完成2030年的目的,必須透過目標與指標達成目的。所以永續發展應展望到2030年發展,每年完成的目標、指標進度,而坊間大多「永續發展報告」是公司、機關過去的「好人好事回顧展」,辜負了永續發展目的的用意。
2015年11月第21次聯合國氣候變遷公約大會(COP 21)在巴黎召開,並簽署「巴黎協議」,也引用了《永續發展目的》,並提出2050年要走向淨零(Net Zero),以維持全球氣溫變化在±1.5℃(比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2℃更加有企圖心),同時在協議第6章訂定成員國的「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必須納入自願性減碳以促進國家的減碳進度,並將自願性減碳的交易規定納入第6章第4節,節綠如下:
特此在作為本協定締約國會議的《公約》大會的授權和指導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支援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供締約國自願使用。它應由作為本協定締約國會議的《公約》締約國大會指定的一個機構監督,其目標必須為:
a)促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促進永續發展;
b)鼓勵和便利經締約國授權的公共和私營實體參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c)為地主締約國的排放水準降低作出貢獻,地主締約國將受益於導致減排的緩解活動,而另一締約方也可用於履行其國家自主貢獻;和
d)全面減少全球排放。
所以按照巴黎協議對自願性減碳的定義,主張各締約國應鼓勵自願性減碳和交易,其減碳績效應該納入國家自主貢獻中。而且自願性減碳也要結合永續發展的目的。
國際自願性減碳組織「黃金標準」最初是由世界野生物基金(WWF)捐助成立,WWF也是主要推動全球減碳的主力國際民間機構,秉持UNFCCC和巴黎協議的內容,在2016年重新調整認證規則,並在2022年公布凡減碳專案認證,除了SDG 13是強制的要求外,必須有2項以上的SDGs的量化績效,方能獲得認證。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經核定要達成6項永續發展目的,必須訂出監督計劃,並提出量化績效,今年因為減碳績效遠超過預期,所以提出變更為年減碳量大於6萬噸的大型專案,同時也要提出專案中永續發展目的的變更。
在上一篇「2024地球日努力小農的獻禮」中揭露了6項目標2023-2032年的10年績效累計,經過422地球日及後續的諮詢會議,我們再將估算的大綱羅列如下:
「碳權」是農民農產品的資產價值
經過第一年的專案實施,156公頃小農種碳的土壤有機碳實測發現有增有減,經過統計分析,並採取保守估計,總計增加了1萬3千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提交黃金標準,總量將由技術專家委員會核定為準。以此初步結果,與原專案設計預估相距甚大,我們必須提出專案設計變更,以符合實際減碳績效,同時也要重新估算其他的SDGs績效,以及其監督計劃,和額外性(additionality)等,以確保專案的正確、有效。
一般人講「碳權(carbon rights)」僅限於減碳額度「碳信用(carbon credits)」,完全忽略的減碳的永續價值,依照UNFCCC的REDD定義「碳權」為:「碳權指的是對碳匯收益流的收益,例如來自特定森林地塊的收益。如果存在溫室氣體減排的市場,碳權可能具有財務價值。碳權還可能界定與特定森林區域相關的管理責任。有關碳權的問題包括權利如何被定義,在土地所有權不明確的地方它們如何運作,以及法律機構是否足夠強大以保護這些權利。」
對於農業而言,所產生的財務價值就包括了農產品,碳信用交易的收入,以及其他量化SDGs的永續影響力績效。農民的農產品都源自於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成果,是不折不扣的「碳資產」。
經過以黃金標準的永續影響力價值估算準則,可以估算出專案由2023-2032年10年期間在永續發展指標影響力可以創造出$824,672,500美金的價值,由此也可以看出,主要的收入益來源並非減碳的碳信用收益(僅佔7.72%),而是來自消費種碳的農產品則佔了三分之二絕對多數。
這也說明了農業碳權還是要回歸農業農產品,在理論上,土壤有機碳增加的農地,就有健康的土壤,生產健康的植物,才會有健康的人,所以農產品的質與量都會提升,這也是最重要的農業永續、減碳的價值。
小農種碳初步估算,換算成每噸減碳的效益,每噸可達$647.82美元,主要是來自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小農種碳產品賣得出去,並增加小農的收入,這是底線。(圖片來源/方儉提供)
國際標章原則:每一個交易環節都能傳遞永續價值、增加小農的收入
這是按照「黃金標準」認證原則與要求,以及其他類型專案的永續價值評價的方式進行估算,並按進度監督,逐年申報。
由於黃金標準是「國際社會環境標誌與認可聯盟(ISEAL)」的會員,所以只要經黃金標準減碳專案設計認證的產品,就可以依規定標示經認證的產品(農產品、SDGs績效),並按照「黃金標準宣傳指南」進行產品的宣傳,同時贊助者、出資者也可以按照指南的原則宣稱其對永續的貢獻。
黃金標準的「宣傳指南」規定了使用永續發展績效標誌的方法。(圖片來源/擷取自黃金標準「宣傳指南」)
黃金標準授權專案開發者依「宣傳指南」的規定使用,並進行管理,未來凡是種碳產品,都必須依規定標示,例如花蓮玉里長良里所出產的稻米,2023年減碳約1萬2千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其包裝是就可以標示相關的6項減碳認證標誌,而且有QR code,可以掃碼連結到生產的小農和努力小農的紀錄。如此就能夠追溯到小農源頭的動態即時生產履歷紀錄。如果以長良米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也可以延續使用此標示。
例如某公司購買、消費長良米,就有資格依購買米的量,來宣示其減碳和永續的貢獻,估算下來,1噸米有20碳減碳的貢獻,每一碗飯約100克的米,具有減碳20公斤的價值,也幫助實現SDG 13 氣候行動的價值;這也是該公司SDG 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的價值。而且企業可以在內部員工環境、食農教育,讓員工了解減碳的意義與重要性,和盡可能多食用國產減碳米,最好是糙米,就可以獲得SDG 4 優質教育,SDG 3 健康與福祉 和SDG 2 減少飢餓的值值,同時也提高小農的收入SDG 8 尊嚴工作和經濟成長的價值,所以原來小農種碳的6項SDGs的價值會繼續延續下去。
當然企業也可以把小農種碳的農產品、加工品作為禮物,送給員工、顧客,或是捐贈給需要的慈善機構,同樣也可以擴大小農種碳的影響力價值。
企業可以把這些延續的價值績效提供給專案開發者,就能納入下一年的專案報告中,列入專案的永續績效指標的效益。對企業而言,這些SDGs的績效也可以歸入當年企業的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的績效中。
這個系統要保證小農的收入,所以凡是使用此標示的,都要確保部分收益要與生產的小農分享,才有使用資格,因為根據 ISEAL的規定,使用標誌者,必須確保小農的生計生入。我們必須確保小農生產的產品在每一次的銷售和加工過程中,他們的永續發展貢獻的影響力可以再次傳遞出去,這樣才會擴大小農永續貢獻的影響力。
相信這會讓原來8億多美金的價值收益,再倍增其影響力,擴大到社會每一個角落。這有賴於公私部門的參與和支持,使得永續得以進行。
最後的底線就是讓小農的農產品和勞作,對生態環境的貢獻能夠長期、穩健的延續下去,靠的不是道德勸說,而是實質的經濟成長與收益。
說明:努力小農和台灣小農種碳專案
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第一年成果超過我們的預期,竟然超過了微型專案每年1萬噸的上限,所以我們必須向黃金標準申請成為每年6萬公噸的專案。
為了變更作業,我們必須依照黃金標準的《認證原則與要求》,進行申請程序,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召開「利益關係人諮詢會議」,向公眾及利害關係人說明變更的原因,以及專案開發未來的要求和變更。
利益關係人諮詢會議報名表:https://forms.gle/fnTmwhdyg7fpCjSF8
時間:20224年4月22日(地球日)下午2:00
地點:雲林虎尾農會2樓會議室(雲林縣虎尾鎮光復路197號)
所以我們第二年加入申請將在今年5/1開始,現在暫不受理。
因為專案將成為大型專案,參與的農地面積應該要數千公頃,歡迎大家自願加入。
農地必須符合黃金標準的農地要求:
使用合法的農地 - 農牧用地(必須有合法使用的證明,如租約、同意書等)
農業經營(不只是種來自己吃的),耕作歷史在 10年以上,且有近5年的收穫與收入紀錄(填報過去5年的生產量和收入)
不得是林地或不可開發地區(如保護區、林班地、濕地、生態敏感區等)
土地面積要大於1000平方公尺(300坪以上)
種植的是農作物(五穀雜糧,果樹、花卉、中藥材…等),以露天栽培為主,如果是設施栽培,需現場再確認,不得是離土栽培
歡迎加入小農種碳國際認證行列,這是台灣第一個成功在國際減碳黃金標準組織立案的農業減專案。
立案公開網址:https://registry.goldstandard.org/projects/details/3996
如何參與小農種碳注意事項,請按照簡介上的6個步驟,一步步進行即可。
https://mihumisang.org/web/carbon_detail.php?ID=0rvz68w3shdvrcys
有意加入者,請填寫《台灣小農種碳專案申請加入評估表》
https://forms.gle/fC5frqeXwJyQ6uqHA
如何使用努力小農幫助小農種碳與行銷產品
努力小農是為了幫助小農個別或團體進行生產履歷記錄,並可以直接上架與消費者溝通聯絡
可以自安卓應用程式商店下載: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org.mihumisang.mihumisang_mobile&pcampaignid=web_share
可以在蘋果應用程式商店直接下載:https://apps.apple.com/tw/app/%E5%8A%AA%E5%8A%9B%E5%B0%8F%E8%BE%B2-mihumisang/id1581531174?l=en-GB
使用方式:https://mihumisang.org/web/news_detail.php?ID=0rny51vm1gyj7knh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關於努力小農和小農種碳的消息,請參考
努力小農網站:MiHuMiSang.org
信傳媒努力小農專欄:信傳媒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uthor/159